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上海研讨自贸区商标保护工作
上海市工商局日前召开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商标保护工作座谈会,邀请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代表以及法学界专家参会,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的商标监管体制和模式。
与会者对近年来司法和行政机关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商标保护方面的工作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并研讨自贸试验区商标保护的国际做法及我国自贸试验区商标保护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会上,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相关人员分别介绍了商标局和商评委在落实总局商事制度改革和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中的相关工作举措,并就下阶段国家工商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开展商标部市合作部分项目提出相关建议意见。涉及项目包括:运行商标审查协作上海分中心,开展华东六省一市和长三角地区跨区域商标监管执法协作,建立跨部门商标监管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商标维权联络人信息库,设立商标评审巡回法庭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同志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近3年涉及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的相关数据及有关案例,着重剖析了在涉外定牌加工、电商交易平台等热点领域司法审判的裁判标准和基本原则。
上海海关和上海市公安局同志分别介绍了海关和公安局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相关工作措施和成效,特别是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扩容(从28.78平方公里的封闭区域到120.72平方公里的开放区域)后如何依法履职、切实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同济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执法研究中心的相关专家结合自身专业研究领域,阐述了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涉及平行进口、磨码销售、跨境电商、商标权利用尽等新领域商标侵权行为的研究和思考。
上海市工商局商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商标是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无形资产,政府部门要从市场综合监管的角度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确权和维权服务,并加快建立适应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的商标监管体制和模式。
据了解,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其中深化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于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姚 霞
商标分类
- 第01类-化工原料
- 第02类-颜料油漆
- 第03类-日化用品
- 第04类-燃料油脂
- 第05类-医药商标
- 第06类-金属材料
- 第07类-机械设备
- 第08类-手工器械
- 第09类-电子器具
- 第10类-医疗器械
- 第11类-灯具空调
- 第12类-运输工具
- 第13类-军火烟火
- 第14类-珠宝钟表
- 第15类-乐器商标
- 第16类-办公用品
- 第17类-橡胶制品
- 第18类-皮革皮具
- 第19类-建筑材料
- 第20类-家具商标
- 第21类-厨房洁具
- 第22类-绳网袋篷
- 第23类-纱线丝
- 第24类-布料床单
- 第25类-服装鞋帽
- 第26类-钮扣拉链
- 第27类-地毯席垫
- 第28类-健身器材
- 第29类-食品商标
- 第30类-方便食品
- 第31类-饲料种籽
- 第32类-啤酒饮料
- 第33类-酒商标
- 第34类-烟草烟具
- 第35类-广告销售
- 第36类-金融物管
- 第37类-建筑修理
- 第38类-通讯服务
- 第39类-运输贮藏
- 第40类-材料加工
- 第41类-教育娱乐
- 第42类-网站法律
- 第43类-餐饮住宿
- 第44类-医疗园艺
- 第45类-社会服务